昨夜趁空看了《藻礁之聲》紀錄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關於護礁方:
1.護礁方早在2012總統大選前就已經在護礁了,我對於他們的精神真的深感佩服,真的就是一群很愛土地、自然環境的人們,看了會很感動、會流淚。
2.看著桃園親子共學團的一路支持也覺得很感動。
3.他們是一群重視環境與人類生命、覺得留下美好的永續環境更重要的人們,甚至可能像我一樣,覺得人類的生命短暫渺小、憑什麼可以無止境破壞地球資源的一群人。自然環境逐漸被破壞,人真的能獨活嗎?
4.覺得台北港更適合開發。我個人也覺得那邊畢竟已經被開發了啊!不過,就是因為已開發區充滿了「人為因素」,所以更困難重重。
5.最後為了衝連署,被擁核黨蹭熱度,吵成藍綠對決,引來一堆攻擊跟為反而反的人,模糊了原初的訴求。
6.因為對執政黨期待太大而失望,恨鐵不成剛,變成攻擊、反對方,所以被蹭熱度,形塑成為反而反,也只能說是自找的。
🌳關於執政黨:
1.選前挺環團,選後政策轉彎,被罵真的剛好而已。
2.為了2025非核家園的政見,必需趕時間發展天然氣,所以找了沒人住的地方下手,反對聲浪最小。
3.台北港是反對黨的地盤,住了一堆人,要再發展天然氣勢必引發更大的抗議聲浪,為了溝通民怨一定會超過2025的時程。所以我也看見,開發台北港真的是遠大的理想,但就目前現實來說真的太困難。
4.雖然蔡英文、鄭文燦都說要護礁,後來又挺開發,但就目前的政策來看,中油確實也是有保存多數礁體的位置,憑心而論也不算是跳票。只是,外堆的工業港影響海流,最後也是影響整個生態系的生存,這跟護礁的理念是衝突的,所以護礁方不能接受。
5.執政黨為了政權利益。我覺得沒錯,黨總會為運作發展而有所圖,為了鞏固政權有所取捨。環境確實是最常被捨棄的一塊,全球哪些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重點是,如何權衡政黨利益與自己理念的關係。
🌳關於為反而反:
1.最愛罵我們支持者左膠的人,就是只能非黑即白,以為愛環境就不能用電開冷氣。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才是人類應該要努力找方法的呀!但,其實我被罵也沒怎樣,只覺得你們眼界很小、很二元論而已。加油!好嗎?
2.為了擁核黨而投的人。只能放生了,不過,我最近領悟,你們的存在就是讓我們永保危機意識,真是謝謝你們的用心良苦!
(這一類人我真的講不出什麼好話)
總之,
看見兩難,正反兩方的立場我都能理解,希望公投時,大家不是為反而反,而是真的清楚自己的理念想法表達意見。
我也是因為公投案才注意到這件事,現在開始想關心也不晚。
我是反開發自然環境派,還是會投贊成票,希望能換址建港。
發展綠能,應該還是從最困難的已開發區開始,這才是真正的保護環境。
#雖然對於護礁被蹭熱度很生氣但也不得不承認所有的議題都跟政治有關
#關心政治與社會議題才能辯識既得利益者的操控
#大家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藻礁之聲》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yiXtnKptY